临港开发区: 从“经济通道”迈向“通道经济”
来源: 周口市商务局 时间: 2025-09-23 09:50:52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沙颍河畔,秋意正浓。一艘艘满载货物的船舶踏浪而行,驶向周口港范营作业区。码头上,龙门吊高耸入云,运输车辆川流不息,工人们忙碌作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里正在成为河南通向世界的“出海口”,连接内陆与海洋的重要“桥头堡”。

当此奋楫争先、千帆竞渡之时,周口临港开发区聚焦“两高四着力”,把发展临港经济、临港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变区位优势为枢纽优势、基础优势为发展优势,带动更多资源、更多要素向临港开发区集聚,推动“经济通道”迈向“通道经济”。

政策机遇叠加 发展动能澎湃

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新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周口成功入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成为河南省唯一承载此战略定位的城市。这不仅是对周口区位优势的认可,更是对其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重要地位的肯定。

在国家战略层面,《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将周口港列为全国36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纳入国家内河航运发展整体布局;《河南省临港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明确将周口定位为临港产业发展核心区域,赋予其引领全省临港产业发展的重任。这些顶层设计为周口临港开发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发展导向。

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更是周口不可复制的优势。地处豫皖两省交界,位于我国东西部过渡地带,使周口成为中西部地区对接长三角的东大门。这里既是国家水网地区与非水网地区的接合部,又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连接点,这种独特的区位赋予周口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枢纽功能。

2023年江淮运河的通航,成为周口发展的“加速器”。这条黄金水道的开通,使周口港到长江的航行距离显著缩短、物流运输成本大幅降低,“豫货出海”的通道更加便捷高效。如今,周口港已经发展成为河南省乃至整个淮河流域规模最大、靠泊能力最强的内河港口,辐射范围覆盖豫、晋、陕、宁、冀等省域,连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北部湾四大经济圈。

区域协同发展也为周口注入新的活力。通过联合河南交投集团、安徽省港航集团等战略伙伴,周口积极推进与淮滨港、阜阳港、合肥港、芜湖港联动发展,共同构建豫皖两省通江达海的内河航运新格局,打造“中原出海新通道”,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创造新机遇。

多重历史机遇的叠加、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周口临港开发区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

转型升级加速 临港产业集聚

行走在周口临港开发区,随处可见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和繁忙有序的生产景象。这里从传统的“过路经济”向现代的“枢纽经济”加速转变。

内河航运通江达海。目前,周口港已开通至上海港、连云港港、太仓港等24条国内集装箱航线和至美国洛杉矶长滩港、迈阿密港等19条国际水运通道。2024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5205万吨,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6.3万标箱,吞吐量常年占全省85%以上。来自20多个国家和10多个省份的40多个品种的货物在这里集散,真正实现“箱通世界、货运全球”。

平台优势更加凸显。通过与江苏省港航集团、安徽省港航集团等开展战略合作,周口港加速向内河大港迈进。范营作业区向智能化转型升级,两百万标箱级小集作业区即将投用,沙颍河航道四升三工程基本完工,通航能力将从现在的每年5000万吨提升到1亿吨。

临港产业加速集聚。在发展临港经济方面,着力塑造枢纽经济新优势。生物经济态势强劲。生物化工园区获省政府批复,是全省重点打造的五个生物经济基地之一。鑫丰生物、海盛生物投产运营,生物经济共享产业园开工建设。食品加工聚链成群。益海嘉里、中储粮、中农集团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益海嘉里全部达产后年产值300亿元。临港制造产业蓬勃发展。建成临港装备智造、智能机器人等园区,引进天子铝业、杭萧钢构、卉泽科技、丰驰科技等重点企业,投产高端钢构、智能建筑、户外设备等项目。天子铝业正积极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卉泽科技智能户外产品全部外销欧美,领尚科技、龙途新材料等5家企业获国家专利65件。现代临港物流持续壮大。布局多式联运、大宗物流、战略物资储备、冷链物流、云仓物流、保税物流、陆路货运、商贸物流和供应链物流等9个功能区,集“冷链+电商+快递+物流”于一体的多式联运国际物流港投用,成为周口市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综合物流枢纽。

融入发展大局 拓宽经济廊道

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要抓好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周口临港开发区主动融入全省发展大局,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提升枢纽通道集疏运能力。

完善基础设施,构建多式联运体系。加快推进国家级港口物流枢纽多式联运、冷链物流、贸易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周口中心港集疏运铁路专用线、沙颍河应急救援综合基地、新能源重卡配套服务中心建设。申建保税物流中心(B型)、港口型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周口联动创新区,建成内河港口海关监管作业区。

发挥枢纽优势,打造产业发展高地。壮大临港制造业,推进大宗商品、国家煤炭储运基地等临港偏好型产业向港口集聚,加快中储粮仓储、中农保供基地等项目建设。突出抓好生物经济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推动生物化工园区项目建设,推动鑫丰生物、海盛生物等项目投产达效,打造生物经济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临港物流,加快推进大宗商品贸易服务中心、冷链物流等项目建设,建成范营作业区智慧堆场,提升大宗商品集散储配能力。

优化配套服务,提升港口整体功能。锚定“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定位,推进沙颍河、淮河电子航道图建设,建设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物流等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加快申报设立海关监管场所、口岸功能查验区等,推动保税物流中心审批,打通通关“最后一公里”。努力推动研究制定内河航运物流枢纽服务省级标准,积极申建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持续提升服务效能。

从“流量”到“留量” 谱写发展新篇

从“经济通道”迈向“通道经济”,让流量变留量、让过客变常客。周口临港开发区的实践,正是这一系列转变的生动诠释。通过打造“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体系,周口打破河南“不沿边不靠海”的先天局限,为内陆开放打开全新空间。如今,这里不仅是物流的通道,更是产业的磁场、创新的高地、开放的平台。

周口临港开发区以水为媒,因港而兴,谱写从“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转型的壮丽诗篇。在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征程中,周口这座千年漕运重镇焕发新的生机,成为中原大地对外开放的亮丽窗口,为河南“立中原、链天下”的开放雄心注入强劲动力。

沙颍河水奔流不息,周口港的航标已然指向更辽阔的水域。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幅依托江河律动、贯通多式联运、激活万里腹地的发展长卷,正向着浩荡江海,磅礴铺展。


责任编辑:周口市商务局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