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撮尾毛、一截铝管、一根木柄……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在鹿邑这座豫东小城焕发出无限生机,逐渐成为小而精、小而优的特色优势产业,是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鹿邑化妆刷产业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成势,2016年,随着人才回归,鹿邑化妆刷产业园初具雏形。如今,全县年产各类化妆刷1.5亿套,研发出14大类100多个新品种,产品远销40余个国家和地区,全产业链年销售额达100亿元。鹿邑已形成尾毛、口管、铝皮、木柄、拉丝、箱包等配套完整的化妆刷产业链,“中国化妆刷之城”的名号越叫越响。
小作坊撬动大产业
20世纪70年代末,张店镇宋坑村建起鹿邑县第一家尾毛加工厂,废弃的尾毛摇身一变,成了家家户户致富的“金疙瘩”。如今,靠着一把尾毛,宋坑村年产值超2亿元,村里别墅林立,道路干净整洁。
由于门槛和技术含量较低,鹿邑的尾毛加工小作坊迅速发展,高峰期接近3000家,从业人员超过4万人。20世纪90年代初,一批有闯劲的鹿邑人走出家乡,在全国各地开办工厂,为国外化妆刷企业代加工。
2016年,为吸引在外鹿邑籍化妆刷产业经营者返乡创业,鹿邑启动“凤还巢”工程,规划建设占地1500亩的化妆刷产业园,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探索出“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带动就业者”的“双创”典型模式和实践经验,被评为国家级区域类“双创”示范基地。目前,鹿邑的化妆刷出口量占全国的65%以上,全球90%的化妆刷用动物毛、80%的人造纤维毛均产自鹿邑。在这座小城,以全球女性为目标客户的“美丽经济”正在强势崛起。
大集群澎湃新动能
近日,在位于鹿邑的河南觅己美业科技有限公司化妆刷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工人抓起一把尾毛,用电子秤仔细称量,随后进行梳理、分尺、压圆……短短几分钟,一把做工精致、造型精美的化妆刷便“诞生”了。
“通过精密仪器控制,每把化妆刷的用毛量可精确到0.1克。许多过去依赖人工的工序,现在已由机器完成。”该公司总经理丁文举介绍,经过智能化、数字化改造,觅己品牌已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
为做大做强化妆刷产业,鹿邑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培育产业龙头企业、推动产业补链强链。
河南明新化妆用具有限公司根据鹿邑化妆刷产业园内企业需求定制木柄,弥补了当地高端化妆刷产业链上的一块短板;河南富鸿达化妆用具包装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化妆刷铝管等产品,满足了当地化妆刷生产配套需求……截至目前,鹿邑化妆刷产业园已集聚一批产业链单品供应企业和化妆刷生产企业,带动就业7万人,形成链条完整、配套完善、产研销一体的化妆刷产业集群。
“以前,制作化妆刷所需的木柄、铝管等配套产品都要从外地引进。”丁文举说,“如今,各类配套产品都能在鹿邑化妆刷产业园内生产。”
为保障产业链稳定运转,鹿邑持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将化妆刷产量等相关数据与中国化妆刷网、中国邮政物流园等平台实时对接,畅通物流渠道;建设河南省化妆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可对化妆刷全产业链产品进行质量检测。
鹿邑还出台一系列支持化妆刷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持续完善财政支持、金融支持、税费支持、场地支持四项创业政策体系;设立化妆刷产业提质升级领导小组办公室,推动化妆刷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标准化、绿色化、数智化和集群化方向发展,助力化妆刷产业提质升级。
新品牌催生新业态
鹿邑人秉持“原料取之自然”的理念,从“尾毛之乡”到“中国化妆刷之城”,在无声中诠释着实践智慧——扎根传统、不断创新、创造未来。
与不少传统制造业发展情况相似,鹿邑化妆刷产业在发展中也曾面临产能低效、创新不足等问题。与此同时,消费需求更加侧重理性和务实,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时尚度、个性化和性价比。
贴牌利润低,不如自己做品牌。当地化妆刷企业纷纷组建研发团队、分析消费习惯,对化妆刷的形状、功能等进行改进,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
鹿邑化妆刷产业的转型之路并不轻松。由于不熟悉国内电商的销售模式和用户的喜好,鹿邑县鸿鑫刷业公司副总经理周长军决定“摸着国外的石头过河”——按照外贸市场的流行趋势,率先开发了一款长口管产品,定位中高端,并一次性备货2万套。
然而,这款被寄予厚望的产品市场反响平平。周长军不断调整价格,提高产品性价比,最终也只卖出1000套。复盘时,团队指出,国内消费者习惯使用短口管化妆刷,这种化妆刷的尺寸更适合国人手掌,推广长口管化妆刷需要充分考虑市场的接受成本,而前期激进的定价策略,更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出师不利”让周长军意识到,跨境转内销绝非简单的产品平移,必须从消费习惯、使用场景、价格策略等方面进行本土化重构,从“生产导向”转向“市场导向”。周长军带领团队重新审视市场,在实践中逐渐掌握“操盘密码”:尽可能多开发新款,产品要具备差异性,品质要好,上新速度还要快。“过去,外贸刷的生产周期是60天,我们对电商平台新品起量周期进行研究后,25天就能上架一款新品。”周长军说,当前,公司的产品认可度不断提升,销量稳步增长,“爆款”越来越多。
“目前,全县美妆化妆刷企业已创建自主品牌60多个,研发出美容化妆笔、航空仪器刷等14大类100多个品种,授权专利214项,申报技术专利90多项。”鹿邑县化妆刷产业提质升级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于海志说,品牌化带动化妆刷产业链快速发展,加速化妆刷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更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
多渠道打通双循环
“这款眼影刷小巧美观,触感比羊毛还要舒服。”每天21时,河南正一产业有限公司的女主播准时上线,介绍最新产品。
“借助电商平台,我们能直接面对消费者,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需求,再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场,进而对产品的形状、功能等进行创新,持续优化自主品牌,提升企业竞争力。”该公司总经理秦方华说,目前,公司已拥有6个自主商标,在生产化妆刷的同时,还生产假睫毛等美妆产品,利润相较之前增长30%。
2020年,河南正一产业有限公司与阿里巴巴国际站成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充分利用京东、抖音、亚马逊、EBAY等国内外电商平台,强化与电子商务平台托盘手或知名网红直播类精英营销团队合作。鹿邑其他化妆用具企业也纷纷抢抓互联网风口,向外贸、内销双轮驱动转型。
“公司产品不仅销往意大利、德国等传统高端市场,还开拓了巴西、俄罗斯、东南亚等新市场。”鹿邑县迪雅思化妆用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纯杰说,在广交会、美妆博览会等展会上,公司旗下产品凭借考究做工、合理价格,深受海外客户青睐。
线下推介,线上接单。黄纯杰投入2000多万元发展电商业务,将海外目标客户锁定为连锁商超,因其需求稳定、单批次供货量大,有效保障了公司的利润。如今,迪雅思的化妆刷、美妆蛋等产品常从郑州出发,搭乘中欧班列直奔万里之外。
随着物联网服务体系的日益完善,鹿邑的化妆刷实现当天生产、当天发货,通过跨境电商平台,1个月之内就可以抵达东南亚、欧洲、美国等地女性的化妆台上。
农企融合促共富
在鸿鑫刷业的发货区,快递面单打印机规律作响,近百名分装员端坐在传送带前,分拣美妆产品。他们动作麻利,看单、选品、装袋、封口、贴单,整套流程不到10秒即可完成。
“我一天能装2000多单,月收入4000元左右,在老家算高工资了。”公司员工有不少是附近的宝妈,骑电动车10分钟即可到岗,顾家、挣钱两不误。
傍晚时分,常有村民骑着电动三轮车将一箱箱货物送到鸿鑫刷业的质检点。
“我们和农户的合作属于‘来料加工,在家制作’,特别适合宝妈、老年人和残疾人。”周长军介绍,公司已与周边100多家农户合作,让不便外出的人在家也能稳定增收。
杨玉峰便是其中的一员。起初,因为需要照顾家庭,她在公司兼职采购和品控。随着电商平台订单量不断增长,她在当地一所学校附近开设了一个加工点,为20多名宝妈提供“妈妈岗”。每天早上,宝妈把孩子送到学校后,伴随着上课铃声开始工作。“孩子上课,妈妈上班;孩子放假,妈妈休息。”杨玉峰说,小小的加工点带给宝妈的不仅是一份收入,更是生活的主动权和更多的可能性。
作为老子故里,鹿邑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超千万人次,很多游客返程时都会带上一把化妆刷。凭借一把化妆刷,返乡创业人士得以吸引港商资金,实现智造产业梦;“刷二代”得以与父辈并肩,助力企业提质升级;宝妈得以在家乡继续施展才能,让家人过上滋润生活……靠着化妆刷,鹿邑人正不断刷新“美丽土特产”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