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日,河南代表团说了啥?
来源: 大河财立方 时间: 2024-03-08 10:12:51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开放的河南,出彩的河南,再一次受到境内外媒体的关注。


    3月7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并向境内外媒体开放,楼阳生、王凯、李蓬、何毓灵、马健、何雄等6位代表接受记者采访,回应公众关切,畅谈发展愿景。现场,省委书 记楼阳生再次诚邀天下英才加盟河南。


图片


    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团向境内外媒体开放团组会议,已延续多年,被媒体亲切地称为代表团“开放日”。


图片

从开放中读懂河南


        据《河南日报》报道,现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率先向楼阳生代表提问:河南在创新发展上有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重大突破?


图片

    楼阳生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对每个地方来说,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河南坚持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首要战略、一号工程,下非常之功,用恒久之力,奋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创新发展已成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的鲜明标识。


    一是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核心位置。率先成立省科技创新委员会,加强对科技创新的前瞻谋划、系统谋篇、战略谋势,近三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超过13%。


    二是以搭建一流平台引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推动形成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重建重振后的省科学院研发实体达42家,中原科技城在全国同类科技城中的排名上升到第19位,中原医学科学城入驻研究所8家、引育生物医药企业54家,科技创新能力、产业集聚水平、引领带动效应不断提升。


    三是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科技创新动力活力。部署实施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赋予首席科学家决定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探索发展地方政策性科技金融,“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方位全过程创新生态加快构建。


    四是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促进。把高校和企业两个创新主体紧密结合起来,共建研发机构1503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四有”覆盖率达72.7%,取得了一批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重大创新成果。强化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6万家。


    五是提升高校创新源头供给能力。为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航母”量身定制“双一流”建设方案,遴选7所高校11个学科培育“双一流”创建第二梯队,河南电子科技大学、郑州航空航天大学等筹建积极推进,一批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落地运行。


    随后,关于如何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发展,楼阳生介绍,河南用全国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0%的粮食、其中小麦为全国的1/4强,每年调出原粮及其制成品超过600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2023年河南全年粮食总产1324.86亿斤、连续7年超1300亿斤。


图片

在发展中认识河南


    作为农业大省、人口大省,近年来河南提出了建设制造业强省的目标,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河南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打算?


    王凯代表表示,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新型产业加快壮大、未来产业抢滩布局,加快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转变。


    其中,以建设七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为重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先立后破,围绕培育7个万亿级产业集群、28个千亿级重点产业链、N个专精特新细分领域,建立“一链、一专班、一平台、一龙头、一政策、一基金”推进机制,串珠成链、聚链成群。


    王凯表示,下一步,将锚定建设制造业强省目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图片

在读懂后爱上河南


    “创新驱动”“保障粮食安全”“制造业强省”……一问一答之间,河南在51家境内外媒体、90余名记者面前的“轮廓”越来越清晰。


图片

    近年来,河南在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双迎来院士校长开始,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河南大学河南戏剧学院、中原工学院,接连迎来高端人才“新掌门”。是什么吸引了他们?


    李蓬代表用“三个有”回答记者的提问——到河南来工作,是因为与河南有缘分、与河南有共鸣、对河南有信心。河南将“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首,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个“华山一条路”,让她对河南的发展充满信心。她表示,人才至少能带动河南“三个转变”,一是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转变;二是从人口大省向人才强省转变;三是从产业大省向产业强省转变。她真诚地呼吁更多人才到河南这片热土,一同创业“老家河南”,绽放人生精彩。


    河南是文物大省,也是文物强省,有着丰富而深厚的文物资源,可以说河南塑造了中华文明的“根”与“魂”。河南在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如何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历史文物资源,让世界更进一步了解中华文明?


    何毓灵代表以他参与的有关殷墟和甲骨文的工作为例,讲述了河南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推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他介绍,殷墟2006年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址、2010年列入国家首批考古遗址公园。目前殷墟已建成了殷墟博物馆与殷墟宫殿宗庙区、王陵区、考古文旅小镇“一馆两区一镇”的规模化展示阐释体系,打通了从考古发掘、科学研究、文物展示,到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诸环节,形成文物活化利用良性互动的新局面。此外,洛阳龙门石窟独放异彩,开封清明上河园梦回大宋,三门峡仰韶文化花开中国,许昌三国汉魏故事家喻户晓,让大家在“行走河南”中“读懂中国”。


    近年来,河南持之以恒推进重点民生实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河南是如何让民生实事真正反映民情民意,落地见效的?


    马健代表介绍,河南是人口大省,再小的民生事项乘以1亿人都是“天大的事”。近年来,面对时代和人民给出的“考卷”,河南省委、省政府扎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2005年起连续20年每年面向社会征集、甄选、确定10件左右的重点民生实事,并将其作为对全省人民的庄严承诺,持之以恒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推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郑州市是国家中心城市,也是带动河南发展的龙头城市。初步核算2023年郑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3617.8亿元、同比增长7.4%。“开放日”现场,郑州的发展也备受境内外记者的关注。


    何雄代表介绍,郑州将围绕“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总目标,聚焦“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以更高站位矢志当好国家队,以更强担当加快创新起高峰,以更大力度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更实举措提升国际化水平,以更优治理增强城市承载力,为“经济大省、勇挑大梁”作出郑州贡献。


图片

一种态度,一种精神


    举行代表团开放日活动,并非只有河南。


    记者查询了解到,3月7日当天,除了河南,还有黑龙江、江苏、湖南、广东、新疆、海南、澳门等多个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此外,3月5日下午,重庆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3月6日下午,福建、浙江、辽宁、广西、山西、上海、山东、吉林、湖北、北京、安徽、香港、内蒙古、江西、西藏团开放团组会议。


    借助全国两会这个备受世界瞩目的时机,主动向境内外媒体开放全体会议,并接受记者的提问,彰显了一种开放的态度。


    记者查询往年报道了解到,全国两会首次举行代表团的开放日,在2006年前后。在全国两会期间举办开放日,正是介绍、展示各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好机会。因此,不少省份利用这个机会,推荐本省的相关产业。代表团开放日所体现的,是开放的心态,也是自信的表达。


    此外,代表团开放日也传承了一种奋进的精神。记者查询往年报道了解到,河南代表团的开放日提问中,经济发展、中原文化、农业强省、民生问题等是备受媒体关注的领域。在一年又一年的提问与回复中,河南发展的足迹分外清晰,新时代新征程河南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奋斗精神不断传承。


来源:大河财立方


责任编辑:周口市商务局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