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扶沟县坚持“提质效、扩规模、创品牌、延链条、建平台、强体系”总体思路,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目标,积极构建覆盖全链条的现代蔬菜产业体系,全力推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目前,全县蔬菜常年种植面积5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8万亩,年产144万吨,产值36亿元,呈现规模扩大、链条延伸、效益提升的良好局面。
坚持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布局。落实《河南省因地制宜发展设施种植业 促进农民增收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按照相对集中连片、规模发展、整体推进的原则,制定《扶沟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25—2027年)》,确立“一园三区十小镇”蔬菜产业布局规划,成功创建省级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市、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1个,实现乡镇全覆盖。加快培育曹里乡绿色果蔬、练寺镇食用菌等42个市、县级产业园,积极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打造产业兴旺主引擎。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推广“政府投资项目+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农户+基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大集群+小农户”等联农带农模式,吸纳就业15万人次,人均年增收6000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000万元以上。
整合资源要素,激发内生动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五年来,整合投入资金3.12亿元,建设练寺镇张店、城郊乡拐王、曹里乡西吴等蔬菜园区23个,新增设施蔬菜种植面积2万多亩。出台扶持政策。制定扶持蔬菜产业发展八项扶持政策,在规模种植、品牌打造、品种选育、科技创新及有机蔬菜生产、供港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大力推广海容模块温室、水肥一体化、智能化育苗等技术,进一步激发园区内生动力。
健全工作机制,凝聚发展合力。坚持专班推进。成立由县主要领导牵头的蔬菜产业工作专班,统筹协调财政、农业、自然资源等部门,围绕蔬菜产业全链条发展,整合资源、协同推进,做好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和运营保障,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建设服务网络。充实县蔬菜发展服务中心、乡村两级蔬菜产业发展专班,成立县乡村三级蔬菜协会,培养蔬菜技术人员1200多名,打造一批懂蔬菜、爱蔬菜的干部队伍和想种菜、会种菜的群众队伍;拓展线上线下交易渠道,确保产品销售渠道畅通。
强化科技赋能,夯实发展支撑。加强技术合作。扶沟县与中原农谷管委会联合创建扶沟蔬菜新优品种研发中心,并进驻中原农谷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大有兴业(扶沟)现代农业产业园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联合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河南农业大学在扶沟县设立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试验站。加强育种研发。河南农大扶沟蔬菜研究院培育番茄、辣椒、西瓜、黄瓜等新优品种300余个。河南南北绿久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韭菜种子搭乘实践十号卫星、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已培育韭菜新品种106个、太空韭菜种子4个,其中6个品种纳入国家蔬菜品种资源库。推广技术标准。出台《扶沟县蔬菜园区标准化生产标准》,完善17种果蔬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制定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5项全程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县、乡、村三级质量监管体系,打造从基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质量追溯的闭合链条。
实施“三链同构”,推进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加快京东物流(扶沟)智慧物流港、大有兴业(扶沟)现代农业产业园、蔬菜精深加工产业园建设,打造集预冷、分拣、包装、加工、配送、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冷链产地集配中心,助推蔬菜产业融合化发展、全链条提升。提升价值链。依托“中食央厨”、扶沟遍地红辣椒专业合作社、河南豫香果果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推动蔬菜从初级加工向精细化加工延伸,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畅通供应链。线下,依托全县65个交易市场、全国36家大型超市,实现扶沟蔬菜北上南下、进京入海。线上,对接京东、抖音海选、柒菜生活等电商交易平台,销售鲜食蔬菜,互联网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20%以上。
强化品牌建设,培育竞争优势。推进品牌创建。“扶沟西瓜”“扶沟辣椒”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成功申报“扶沟韭菜”“扶沟青茄”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7个、“三品一标”农产品58个、“豫农优品”7个。目前,正在申请“扶沟蔬菜”集体商标,涵盖新鲜蔬菜29类、加工蔬菜31类。加大宣传力度。《光明日报》《农民日报》和中国经济网等先后刊发《科技赋能“菜篮子”》《“中原菜都”振兴记》《蔬菜产业蓬勃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等文章,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扶沟蔬菜发展成就,宣传推介扶沟蔬菜品牌。深化产教融合。依托河南农大扶沟蔬菜研究院、安冠智慧农业产业园、大有兴业(扶沟)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融合“农业+科技+旅游”智能化、生态化元素,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
扶沟县将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因地制宜发展设施种植业 促进农民增收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要求,全力打造现代蔬菜产业体系,积极创建“扶沟蔬菜”全国知名区域公共品牌,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产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