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经济先行区的破壁探索
来源: 周口市商务局 时间: 2025-11-12 09:09:14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初冬的沙颍河畔,临港开发区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在中心港范营作业区,岸桥吊臂有序起落,集卡车辆川流不息。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满载集装箱的货轮缓缓离港,驶向远方的大海。这繁忙的景象,见证了周口港从“内河小港”向“国家枢纽”的华丽蜕变。

“周口港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5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年吞吐量千万吨级的内河小港;如今,已成为淮河流域乃至长江以北规模最大、靠泊能力最强的内河大港。”周口市临港物流发展中心主任胥凯站在码头边,望着眼前繁忙的景象感慨地说。

这一令人振奋的转变有着坚实的数据支撑。近年来,周口港的货物吞吐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从2020年的1860万吨一路飙升至2024年的5205万吨,年均增长率超过30%,占据全省港口货物吞吐总量的85%以上。更具标志性意义的是集装箱业务的跨越式发展——这个衡量港口能级和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指标,从2019年的不足1万标箱,到2024年的16.3万标箱,实现了超16倍的爆发式增长,创造了内河港口发展的“周口速度”。

“港口大不大,看吞吐量;港口强不强,看集装箱。”这已成为港口行业的普遍共识,也充分印证了周口港在发展质量上的显著提升。如今,周口港凭借吞吐量与通航能力的双重提升,已成为豫货出海的核心通道和河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箱通世界、货运全球”的发展愿景,正在这里从蓝图变为生动的现实。


构建多式联运新格局


当前,临港开发区紧抓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重大机遇,以畅通道、强枢纽、优服务、提智能、促绿色为主线,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培育壮大枢纽经济,深度融入长三角港口群,全力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从单一的“通江达海”到系统的多式联运,临港开发区的枢纽功能实现了质的飞跃。正在紧锣密鼓建设的集疏运铁路专用线将实现“最后一公里”的突破,形成高效的“铁水联运”无缝对接;宁洛、大广等高速公路主干线在此立体交汇,构筑起便捷的“公水联运”网络体系;而与西华通用机场的联动规划,则前瞻性地勾勒出“公铁空水”四位一体多式联运的未来发展蓝图,为高附加值、高时效性货物开辟了空中物流新通道。

“多式联运的深入推进不仅显著提升物流效率,更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益海嘉里(周口)公司的成功案例颇具代表性。”该公司物流部门负责人介绍,如今,来自东北优质产区的大豆可以通过由长江、淮河、沙颍河组成的“黄金水道”,实现全程水路运输直接抵达工厂专用码头。相比以往需要经过沿海港口中转再通过陆路运输的传统模式,每吨物流成本可降低约50元。“这个数字看似不大,但对我们这样年加工量数十万吨的企业来说,一年就能节省近千万元的物流成本。”

这种显著的成本优势正转化为产业集聚的强大吸引力。近年来,临港开发区主动对接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和东南亚新兴市场,深度参与“六省七港”战略合作,高效衔接中欧班列国际物流大通道,成功开辟出一条“公铁水”多式联运的现代化物流新通道。据统计,通过多式联运模式,整体物流成本较单纯公路运输降低30%以上,为“河南制造”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更具优势的物流解决方案。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即将进入“十五五”,临港开发区将充分发挥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独特优势,做大做强临港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临港贸易,努力建设成为全省临港产业核心区和临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加快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

在扩大对外开放方面,临港开发区将多措并举深化对外合作:持续深化与南京港、安徽港航集团等战略伙伴的合作,维护并优化现有国内航线运营网络;积极开拓日韩、东南亚等近洋国际市场,创新发展外贸接力航线模式;不断拓展通往东南亚、欧美、非洲等地区的国际物流服务网络,建立健全以进境粮食、铁矿砂、化工产品等为重点的大宗商品进出口双向集疏运体系;加强与其他内陆港口战略联动,着力构建“西煤东送”“东货西出”的东西双向多式联运大通道。

在功能提升方面,临港开发区将积极申建内河港口海关查验功能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致力于打造设施完备、功能完善的海关监管作业区,全面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便捷通关模式,为外贸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利的通关服务体验,持续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培育发展新动能

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临港开发区着力构建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现代化临港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

在发展现代临港物流业方面,重点发展大宗商品物流、集装箱物流、冷链物流等主导业态,积极拓展口岸物流、国际供应链物流等新兴业态。规划建设中心港小集作业区综合物流基地、大宗商品仓储加工产业基地、跨境电商与冷链物流综合枢纽等一批重点项目,全面提升现代物流业对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撑能力,加快打造区域性物流枢纽。

在提升临港制造业能级方面,聚焦发展装备制造、优质钢材等具有水运优势的制造业,推动产业基础高端化和产业链现代化。重点建设临港装备制造产业园等一批龙头项目,着力培育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显著提升临港制造业的发展质效与规模能级。

在培育现代临港服务业方面,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体系。规划建设华南数字产业园周口中心、临港产业协同平台等一批服务业项目,为港口运营和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数字化赋能和软实力支撑,构建优质产业生态。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为有效支撑产业发展规划落地,临港开发区正在全力推进多个功能性平台项目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在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着力推动各作业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持续完善港口基础设施配套,加强疏港铁路和公路集疏运体系建设,有序推进智慧港口建设,全面提升港口的规模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和集疏运效率。重点推进临港智慧物流信息枢纽、沙颍河智慧航运枢纽等引领性项目建设,打造现代化港口集群。

在专业园区建设方面,充分发挥航运优势和区域农业特色,重点建设功能性食品产业园、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等特色专业化园区,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规划建设双蛋白功能性食品产业园、生物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充分释放周口在农业科技和食品研发领域的发展潜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产城融合发展方面,加快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扎实推进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半小时高品质便民生活圈”。加快推进黄淮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等一批民生项目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港城区,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良性互动。

在由传统“通道经济”向现代“枢纽经济”战略转型的进程中,临港开发区正以一个个标准集装箱丈量内陆开放的广度与深度,以一条条多式联运线路编织辐射全国、联接世界的物流网络,在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持续焕发出勃勃生机,向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稳步前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责任编辑:周口市商务局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