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蝉声不噪。河南百露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内,机械臂精准抓取空瓶,灌装线1小时“吐”出36000瓶瓶装水。生产线旁,该公司负责人梁永旗盯着实时跳动的生产数据,难掩兴奋:“从签约到投产只用了180天,搁以前想都不敢想!”
从“一碗汤”到“一瓶水”,西华县深知,利企才能利县,靠前服务,与企业共进才能激发县域经济更大潜能。“生产线调试遇到点儿麻烦,供水压力不稳。”梁永旗拨通西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服务专线电话的时候,距离项目正式投产仅剩3天。让他没想到的是,电话刚挂半小时,管委会经济发展部负责人就带着市政、水利等部门工作人员赶到现场,一边排查管道隐患,一边协调临时加压设备,问题当场解决。“政府早把我们的需求摸透了。真没想到能这么帮助企业,一遇到啥问题立马就解决了。”梁永旗感慨地说。
让梁永旗感触最深的是审批的速度。今年年初项目签约当天,西华经济开发区重点项目推进专班的工作人员就带着清单上门服务:“土地规划、能耗指标这些前置条件,我们已经提前梳理好部门职责清单,今天就带着您跑手续。”以往需要跑十几个部门、交几十份材料才能办下来的开工手续,这次由县发展改革委重点项目办公室牵头,联合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7个部门组成“并联审批小组”,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7个工作日内就让梁永旗拿到了施工许可。“以前办手续像‘闯关’,现在有专班跟着,就像‘导航’。”梁永旗记得,办理规划许可时,管委会提前帮他核对了3遍材料;申请生产许可时,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特意邀请周口市市场监管局专家开展“一对一”指导,连车间消毒流程都帮着优化了。
“靠前服务,就是要把企业的事当自家事。”西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翻着厚厚的服务台账说,河南百露达投产后,由管委会牵头,联合县综合投资公司、县发展改革委重点项目办、县工信局等成立的驻企服务团队每周都会去“蹲点”,建立“问题收集—分类交办—限时办结—反馈销号”闭环机制。从“企业找政府”到“政府找企业”,西华的“包联机制”呈现出看得见的实效。台账里详细记录着:3月协调解决蒸汽管网接入问题,4月协助招聘技术工人,5月推动项目扩容、保障生产需求……每一项都标注着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
“从招商到留商,西华用‘民生账’算出‘发展账’。”梁永旗心里有笔明白账:综合投资公司投资建设的标准化厂房让企业“拎包入住”,节省了建设周期;管委会协调相关部门,解了开工遇到的所有难题;县工信局牵头的“产业链联盟”,让企业与本地物流企业形成稳定合作,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如今,河南百露达的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年生产预计可突破1亿瓶瓶装水,还带动了其他相关企业落户西华经济开发区。
从一碗胡辣汤的“非遗热”到一瓶水的“产业火”,西华用“服务精度”换来了“发展热度”。正如当地干部常说的:“企业的事,就是我们的事——你往前冲,我们给你清路障;你需要暖,我们给你添把柴。”在西华这片土地上,凝聚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强大合力,必将催生出更多高质量发展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