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新闻网河南讯(记者 王亚楠)河南不临江、不靠海、不沿边,发展经济最主要的出路就是开放。特别是随着自贸试验区这个大平台建设的推进,河南紧紧抓住了“一带一路”的重大机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近日,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加快构建内陆开放高地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强化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放引领作用。
自贸试验区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如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河南积极融入“一带一路”,让改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记者了解到,河南自贸试验区建设两年多来,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科学规划、统筹推进,下放455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出台47个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支持文件,在商事制度改革、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多式联运体系建设等方面形成253个实践案例;吸引了5.3万多家企业入驻,注册资本6500多亿元。
五大服务体系成为河南自贸试验区建设顶层设计的特色亮点,即着力打造一网通办的政务服务体系、构建一体联控的金融服务体系、健全一律平等的法律服务体系、优化一单到底的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创新一单关检的监管服务体系,以五大专项建设为主线的制度创新格局初步形成。
在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引领下,“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路加快形成,开放的步伐越走越快、开放的环境越来越好。郑州机场获批第五航权,中欧班列(郑州)实现“十一去九回”,河南首创的“1210网购保税进口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开通海铁联运班列线路9条,全年开行超过200班。
对于如何强化河南自贸试验区的开放引领作用,意见中这样表述:持续深化五大服务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各项改革试点任务,加快建立与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研究制定进一步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的方案。加大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电信、文化、旅游等领域对外开放压力测试力度。探索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区。复制上海、广东等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经验,积极申建内陆自由贸易港。
河南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有五千年文明史,河南自贸试验区郑、汴、洛三片区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丰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利于发展智慧旅游,培育高附加值国际旅游服务。
据悉,对于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建设,河南将构建“3+N”空间发展格局,支持许昌等地设立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积极学习复制上海“六个双”政府综合监管机制创新、广东创新粤港跨境货栈监管制度、福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等改革经验;努力把河南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集聚、交通物流通达、监管高效便捷、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