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冬瓜肉片、一个肉丸子,再加一个馒头和一碗紫菜汤。”11月7日中午,周口中心城区万基城东城花园小区的郑先生熟门熟路地走进附近的幸福大食堂,不一会就吃上了热气腾腾的午餐。“一个人在家懒得开火做饭,步行几百米就到大食堂了,饭菜实惠又对胃口,小区里不少邻居都爱来。”他边吃边说,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出家门步行15分钟,能解决多少生活难题?在周口中心城区的社区,答案藏在暖意满满的食堂里、针线翻飞的小店中、货品齐全的超市内。社区食堂、生鲜超市、健身场所等配套设施星罗棋布,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搞定”衣食住行所需。
11月8日下午,玖号院小区居民陈女士拿着孩子磨坏拉链的衣服,径直走向小区南侧的一家便民缝纫店。“孩子的衣服拉链崩开、扣子脱落都是常事,以前要跑好几条街找维修点,现在到楼下缝纫店几分钟就解决了。”陈女士笑着说,店主是熟络的邻居,有时她忙不过来了,让孩子自己送过去也特别放心。
守着缝纫摊的雷女士是位退休工人,这门手艺让她的退休生活更加充实。“门店是自家的,利用空闲时间帮邻居修修拉链、裁裁裤脚,既能方便大家,自己每个月也能多一笔收入,挺不错的。”她手里的针线穿梭不停,在缝补衣物的同时,也编织着融洽的邻里关系。
生活中的小难题,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内总能找到解法。搬口便民菜市场附近,一家家电维修店里放满了各种等待维修的电器。“多亏社区帮忙找了这个好门面,我既能撑起自家生计,又能给大家解决一些生活小难题。”店主田先生擦了擦手上的污油介绍,小到换烧水壶零件,大到上门维修冰箱,只要居民有需要,他都随叫随到,“最远不过15分钟的路程,保准不耽误事。”
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区居民为核心服务对象,以步行15分钟的路程为半径,集基本消费与品质服务于一体的多业态社区商圈。在文明社区入口,一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示意图格外醒目,养老服务中心、生活超市、农贸市场等场所一目了然,构成了居民生活的“幸福坐标”。
幸福从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下楼就能买到的新鲜水果,是随时可去的文化空间,是无需奔波就能办妥的生活琐事。从柴米油盐的烟火气到文化生活的“文艺范”,周口正将居民的“需求清单”逐一转化为“满意清单”,让“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真正成为社区居民的“幸福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