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提“质” 赋能高质量发展
来源: 周口市商务局 时间: 2025-11-13 10:16:02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十四五”期间,扶沟县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河南省委、周口市委决策部署。特别是2025年以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两高四着力”,以“十二个紧盯”促发展,以“五个清单”抓项目,以农业强市“七个专项行动”强基础,全力推动产业振兴、民生改善、社会和谐与大局稳定,各项重点工作稳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前三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211.45亿元,同比增长7.0%,增速居全市第二位。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做强特色蔬菜产业

扶沟县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农业技术领先,产业化势头强劲,是名副其实的“粮袋子”“菜篮子”。全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推动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步增收。

“今年种了120亩玉米,虽然遇到干旱和连阴雨,但由于管理得当,玉米整体长势还挺好。”10月5日,汴岗镇水泉村种植大户宋军党站在田边,一边查看玉米成熟度,一边估算着收割时间。

“过去地块零散,浇水靠‘大水漫灌’,雨季排水不畅,一年忙到头,产量还上不去。”谈起从前,宋军党颇为感慨。传统耕作模式效率低、受制于天,粮食产量难以稳定。

如今,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沟渠治理、水肥一体化等综合措施落地,他的田间管理轻松了许多,农田抗灾能力显著增强,小麦、玉米等作物产量节节攀升。

“十四五”期间,扶沟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19.7万亩,疏浚治理河道1057公里,维修重建桥涵闸201座,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基地80个、提质增产示范点350个,为粮食稳产丰收筑起坚实根基。

蔬菜产业是扶沟一张亮丽的“富民名片”。全县蔬菜年播种面积52万亩,年产量370万吨,产值达36亿元。近年来,扶沟坚持“提质效、扩规模、创品牌、延链条、建平台、强体系”的发展思路,全力推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推进“一园三区十小镇”蔬菜产业布局,全面构建以蔬菜产业为主导的国家、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截至目前,全县创建各类现代农业产业园77个,其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全县16个乡镇(街道)实现省、市、县三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覆盖。

2025年5月份,大有兴业(扶沟)现代农业产业园全环境智能玻璃温室培育的小番茄陆续成熟,正式开园迎客。工作人员穿梭其间,为游客提供咨询、称重、打包等贴心服务,现场热闹非凡。

“园区引进了荷兰文洛式温室建设体系,采用无土栽培立体种植模式,同时利用生物防治手段,产出的番茄口感更有小时候的味道,深受客户欢迎。”产业园总经理马俊萤说。

在推进蔬菜产业现代化进程中,扶沟县以龙头企业为牵引,构建“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将分散农户融入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农户与企业共赢发展。全县现有蔬菜专业合作社332家,其中,国家、省、市级示范社15家,市级以上蔬菜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

“我们正以品牌建设为抓手,推动蔬菜产业从‘规模优势’向‘品牌价值’跃升。”扶沟县蔬菜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娄红伟表示。

柴岗乡梅桥村是品牌赋能现代农业的鲜活样本。该村依托“扶沟黄瓜”区域品牌,成立梅园蔬菜合作社,吸纳218户菜农加入,实现人均年增收1.6万元。在梅桥村带动下,全乡设施蔬菜播种面积突破3万亩。

目前,扶沟县拥有“三品一标”农产品58个、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7个、“豫农优品”7个,注册“扶沟西蓝花”“扶沟黄瓜”“扶沟辣椒”等特色商标384个。如今,扶沟正全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与市场竞争力的“扶沟蔬菜”区域公共品牌,构建“母子品牌”体系,助力蔬菜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锚定制造业振兴升级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走进扶沟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周口金泰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铝材在高温高压下熔铸成型,一件件精密汽车部件源源不断下线。

“我们建设大型一体化压铸车间,通过领先的压铸工艺系统、模温控制系统和产品质量系统,实现汽车零部件一体化成型。”金泰金属压铸车间副总经理于洪亮介绍,企业持续推动技术改革与产品创新,依托比亚迪、奇瑞等车企的带动效应,迅速打开市场。

汽车零部件制造是扶沟县重点打造的特色产业。近年来,全县抢抓新能源汽车发展“窗口期”,出台多项措施推动企业转型,聚焦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底盘零部件两大产业链条,统筹推进中原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新能源汽车配件产业园、绿色无尘铸造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全力打造具有区域集聚力、全省引领力、全国竞争力的汽车零部件和配件生产基地。

河南盈宏工业有限公司是扶沟县引进的装备制造企业,从入驻到投产仅用数月,现年产缸体缸盖15万只、发动机1万台,产品广泛用于发动机系统、传动系统、底盘机构及车身部件等领域。

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集群,载体平台建设至关重要。扶沟县重点推进建设6个产业园项目,已建成汽车零部件、绿色铸造、金泰金属等3个专业园区,形成从再生金属回收到铸造、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缸盖缸体铸造产能达9.5万吨,年产发动机缸体20万只、缸盖80万只、新能源车配件200万套。

纺织印染作为扶沟主导产业之一,基础扎实、承载力强、品牌优势突出。

位于中垣环保科技印染产业园的周口东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现代化设备高速运转。公司经理马进进指着整齐码放的成品布料说:“日产量达130吨,出口额位居行业前列。”

该公司于2022年8月份落地该产业园区,主营纺纱与面料印染,年产值3亿元。随着扶沟加快推进纺织、印染、服装全产业链布局,集群效应日益凸显,企业发展信心倍增。

扶沟县以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纺织服装产业区为平台,充分发挥“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效应,推动中垣环保科技印染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致力打造全省印染行业龙头,带动水天服饰、昌茂纺织、东辰纺织等企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扶沟县2025年实施产业项目70个,依托“双创中心”孵化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智能(绿色)工厂2家、创新型企业30家,扶沟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入选2025年度河南省开发区数字化转型中心。


聚焦保障改善民生 创新引领社会治理

“在这里办事又快又省心。把诉求讲清楚,交齐材料,工作人员就帮我维权。”近日,居民李女士来到扶沟县综治中心劳动监察窗口反映欠薪问题。经协调,她很快收到仲裁通知,依法维护了自身权益。

这是扶沟整合社会治理资源、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缩影。“十四五”期间,该县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落到实处。

城市品质提档升级。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完成9条城区道路改造,一批道路提升项目有序实施,路网更畅通。统筹新老城区绿化亮化,湿地公园、体育馆、游泳馆陆续投用,城市功能持续完善。第一污水处理厂(一期)新建与第二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投入运营,公共停车场新增764个车位、215个充电桩,城乡居民居住环境显著改善,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坚持文化惠民,举办元宵唢呐大赛、民俗会演,常态化开展经典诵读、非遗展演、送戏下乡等活动百余场,惠及群众超30万人次,成功申报第五批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3人,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养老服务功能优化。推进3家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完成14家敬老院房屋安全鉴定。实施乡镇敬老院提质工程,完成消防设施改造,新增护理型床位300张,培训养老服务人才400人次。发放高龄津贴1.55万人、564万元,养老服务供给持续优化、能力稳步增强。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新增技能人才1.0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459人,城镇新增就业6068人,发放创业贷款5811万元。完成“两筛”“两癌”筛查3万余人次。94所义务教育学校通过标准化验收,全省首批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省级评估。扶沟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周口永善医院创成三级专科医院,乡镇卫生院实现常见病诊疗全覆盖。

社会治理效能提升。运用“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持续完善“1+4+5+N”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县综治中心完成规范化建设,入驻部门31家,成为集网格管理、矛盾调解、重点人群管控于一体的指挥中枢。2025年以来,网格员上报事项7.94万起,全部办结;处理矛盾纠纷3839起,警综平台转办非警务纠纷187起,化解182起。

阔步新征程,谱写新篇章。下一步,扶沟县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两高四着力”,锚定“1+2+4+N”目标任务体系,落实“16232”总体工作思路,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全力以赴抓项目、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周口市商务局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