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周口港小集作业区码头3号泊位,第六台岸桥(集装箱起重机)开始总装。该设备重达415吨,高31.5米,水上臂长30米,是目前全国内河码头规格最大的岸桥。安装完成后,小集作业区将实现并船作业及船到船过驳作业。
该岸桥是周口港小集作业区一期设备中规模最大的一台。其余5台岸桥单台重365吨,高30.5米,水上臂长18米。2000吨级船舶的宽度一般为12.5米,为实现并船作业,岸桥的水上臂长需超过25米。周口港机电设备监理史永委介绍,安装臂长30米的岸桥,旨在方便对来自平顶山、漯河及贾鲁河沿线未来规划的港口的集装箱进行过驳作业,使集装箱无需上岸,在同一泊位即可完成“水转水”作业,极大提升码头装卸效率。
上海振华重工周口港港机设备安装现场负责人李磊表示,第六台岸桥设备由两艘货船分别于5日和7日运抵小集作业区,设备运输实现了从工厂到码头的无缝对接。此次运载岸桥设备的货船成功试靠泊,标志着小集作业区已正式具备船舶靠泊与装卸能力。
13日上午,项目管理员张闪介绍,正在3号泊位总装的这台岸桥吨位大、安装工艺复杂,其前大梁重43吨,后大梁重55吨,其安装是本期安装中难度最高的。目前正在进行左右侧门框的竖立工作,此后将吊装后大梁与下横梁,待四角焊接完成后,依次进行前大梁与机房的吊装,预计本月20日左右可完成总装。
上海振华重工内河业务事业部总经理陈相飞表示:“本次提供的岸桥和场桥设备,在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方面采用了振华重工自主研制的新一代智能远控系统。该系统集成了船型扫描、集卡引导定位、自动防摇、智能理货、吊具检测等先进技术,可实现集装箱从船舶装卸到堆场作业的全流程自动化,将大幅提升作业效率、精度和安全性。”
目前,小集作业区已完成5台岸桥和6台轨道吊的安装,正陆续进行空载与重载调试,即将进入开港前的岸桥、轨道吊与无人集卡联合调试阶段。
作为港口运行的“智慧大脑”,小集作业区智慧调度中心的电缆、光纤、智能机柜、服务器等设备已安装完成,LED大屏、数字孪生地图建模以及5G系统与北斗定位系统已准备就绪。
在港池水域,10艘清淤船正在紧张作业,预计本月底完成清淤工作。
开港在即,各项施工建设正全力推进。